资源与支持资源与支持
资源与支持

药靶前瞻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认识与希望

2025.06.12.

2025年6月9日,新芽基因宣布,公司首个体内碱基编辑创新疗法GEN6050X 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ODD),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该认定标志着GEN6050X在全球罕见病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凸显了其作为潜在“同类最优”治疗方案的临床转化前景。

此前,2025年3月6日,GEN6050X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一批准标志着GEN6050X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基因编辑DMD候选药物。

新芽基因是一家开创性的基因编辑药物公司,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疾病的碱基编辑药物。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其首个治疗领域。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DMD基因的突变引起,导致对维持肌肉细胞膜稳定性至关重要的抗肌萎缩蛋白缺失。

DMD的发病率大约是每3500至5000名男婴中有一例。全球约有45万至60万名患者受其影响。在中国,DMD的流行率约为每10万男性8.5人,累计患者约6万人。

DMD主要影响骨骼肌和心脏肌肉,心肌受累的影响包括扩张性心肌病,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儿童常表现为蹒跚步态、用脚趾走路和脊柱前凸。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大约在12岁时失去行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约6.3岁时达到峰值北(NSAA)评分为26分,之后每年下降约3分1。随着病情进展,进一步并发症如心脏和呼吸衰竭发生,最终使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降至约26岁。



 

DMD是由X染色体上的DMD基因突变引起的。DMD基因是人体内最大的基因,全长220万个碱基,包含79个外显子。该基因编码一种名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和大脑中。抗肌萎缩蛋白在肌肉收缩时起到稳定细胞骨架、保护肌肉细胞的作用。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或异常,使肌肉细胞膜失去稳定性,造成肌肉细胞进行性破坏。

 

DMD基因突变主要包括大片段缺失、重复和小片段突变(如点突变、插入、剪切位点突变等)。其中,大片段缺失最为常见,约占60%以上。这些突变大多发生在基因的热点区域,如外显子45-54。




 

目前,DMD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随着人们对DM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选择正在增加。

1.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以改善DMD患者肌力和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泼尼松是常用的药物,可提高患者肌力,延缓失去行走能力的时间。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炎症对肌肉的损伤来延缓病程,从而减少肌肉力量的损失和疾病进展。然而,糖皮质激素不能根本解决DMD的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2.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将自体或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到DMD患者体内,使其分化成肌细胞并表达肌萎缩蛋白。目前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分化为肌肉细胞的能力有限,只有少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可以促进肌肉纤维的形成。

3. 基因治疗

外显子跳跃疗法:通过跳过某些外显子来恢复DMD基因的阅读框架,从而产生部分功能的肌营养不良蛋白。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s)实现,ASOs是pre-mRNA剪接过程中特异性结合并跳过某个外显子的小片段修饰RNA。

基因编辑疗法:通过精确修改DMD基因的突变位点来永久纠正突变并恢复小鼠模型中的肌营养不良蛋白。
 

基因治疗为罕见病带来了希望,但其研发和验证离不开动物模型的支持。明迅生物借助自主研发的TurboMice™技术已研发了多个罕见病小鼠模型,如GJB2耳聋小鼠及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小鼠。TurboMice™技术突破了小鼠造模周期长和复杂模型成功率低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几乎任何目标基因位点的编辑,可短至2个月由胚胎干细胞直接制备完整纯合基因编辑小鼠模型。

明迅生物现着重布局罕见病小鼠模型,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定制各类小鼠模型,欢迎各位老师来咨询!
 

参考资料:                

[1]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82346/

[2]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pediatrics/inherited-muscular-disorders/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and-becker-muscular-dystrophy?query=DMD

[3]赵惠文, 邵立健, 匡渤海.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4): 2420-2426.

[4]王雪丁,陶玉倩,苏启表等.基因编辑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04).

[5]https://mp.weixin.qq.com/s/VOpDXysH7ZN37NX483RhGw

[6]https://mp.weixin.qq.com/s/zvz8blTeoe5rCOMKTKnRiw

 

特别声明:本文来自明迅生物公众号,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sales@mingceler.com。

免责声明: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明迅生物立场,亦不代表明迅生物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