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人类首次实现为单个患者定制基因编辑疗法,并成功治疗了一名患有罕见致命遗传疾病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缺乏症的的婴儿。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更为无数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CPS1缺乏症是一种发病率仅为新生儿1/130万的罕见遗传病,患者体内氨无法正常转化为尿素排出,导致氨在体内累积至有毒水平,严重威胁生命,婴儿早期死亡率高达50%。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为该婴儿量身定制了体内碱基编辑疗法——kayjayguran abengcemeran(k-abe)。碱基编辑技术由刘如谦教授开发,基于CRISPR但不依赖DNA双链断裂,可精准修复基因组中的致病突变。
此次治疗中,研究团队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快速靶向分析,发现其CPS1基因存在单碱基突变,这种突变情况非常适合使用碱基编辑技术进行修复。
从细胞和小鼠模型构建到临床应用,整个开发过程仅用六个月,展现了基因治疗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巨大潜力。截至2025年4月,患者已完成三次治疗,未出现严重副作用,蛋白质耐受性提高,排氮药物用量减半,体重稳步增长,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
	
	
	
	
罕见病治疗的曙光
		 
	罕见病因发病率低、患者群体小,治疗手段匮乏,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基因治疗的出现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直接针对疾病的遗传根源进行干预。除了CPS1缺乏症的成功治疗,2025年5月19日,Prime Medicine公司开发的先导编辑疗法PM359也取得初步临床成功。
		 
	该疗法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这是一种发病率约为每10万到20万新生儿中1例的罕见遗传性血液病,由NADPH氧化酶复合物亚基突变引起,患者易发生严重感染、炎症及自身免疫并发症,常见症状包括炎症性肠病、软组织肉芽肿和消化道狭窄,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一名青少年患者接受治疗一个月后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治疗第 15 天时,58% 的中性粒细胞完全恢复了 NADPH 氧化酶活性,第 30 天时这一比例提升至 66%,显著超过预期 20% 的临床获益最低阈值,患者免疫系统得以显著增强。PM359疗法显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罕见病方面的巨大潜力,让过去几乎无药可治的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明迅生物助力基因治疗
			 
		在基因治疗的浪潮中,明迅生物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明迅生物借助自主研发的TurboMice™技术已研发了多个罕见病小鼠模型,如GJB2耳聋小鼠及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小鼠。TurboMice™技术突破了小鼠造模周期长和复杂模型成功率低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几乎任何目标基因位点的编辑,可短至2个月由胚胎干细胞直接制备完整纯合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明迅生物现着重布局罕见病小鼠模型,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定制各类小鼠模型,欢迎各位老师来咨询!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EN
EN

 2025.05.25.
2025.05.25.
                     
                        